(1) 请参考《征稿简则》中的相关要求及审稿意见、编辑意见对稿件认真修改。
(2) 稿件中的红色标记为编辑意见,请在编辑处理过的稿件中直接修改,所有改动处均请用蓝色标记。
(3) 修改稿请附修改说明。
修改稿排版要求
(1)图表要精选,图不宜超过6幅。请提供彩色图。
(2)图题及图中文字用中英文对照。
(3)表:表格均排成三线表。表、图中物理量与其单位之间用“/”相隔(单位为%时,用“,”相隔),单位用指数形式表示。表题和表中文字用中英文对照。
(4)图、表中的反应条件等请作为图注或表注,用英文标注在图或表之下。
(5)图例不要放在图中,置图题之下;简单的可直接标注在相应的曲线上。
(6)图的刻度要均匀,刻度线的端点要有数值。
(7)正文中应出现各图、表的文字说明(即:……见图1或……见表1。),各图、表紧接其相关的文字排版,不要相隔太远,以方便读者阅读。
(8)文字:请用word排版,正文排成通栏,每页44行,每行44个字,五号宋体。标题、摘要等字体、字号和格式请参考《石油化工》论文模版。
(9)字数:全文字数参考《征稿简则》中的相关要求(不宜太长)。中文摘要250字左右;英文摘要150个单词左右。
(10) 参考文献:请严格按照《征稿简则》中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,各项内容要全面,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的著录方式。西文作者名应姓前名后,名缩写。亚洲作者姓名用全称。多作者需给出三人后加“等”或“et al”。中国作者的汉语拼音名用全称。西文杂志名请用CA中的标准缩写,所有缩写词均不加缩写点。专利文献著录申请者(一般为公司名),不要写发明人。
(11) 正文中引用文献标号不要出现在标题上,引用文献出现的作者名应与参考文献中的第一作者名一致。
绘图的要求
1 均绘成彩色图
2 尺寸:通栏图 13 cm; 双栏图 4 cm×6 cm。
3 照片图:
黑白对比要清晰。原图不符合4 cm×6 cm比例的,按比例裁减,不能单向缩放,以保持图形原貌。图中的标尺位置均位于右下角,序号(a,b等)标在左上角。
4 曲线(或柱形)图:
1)曲线(柱形)颜色的选择顺序:红、蓝、绿、橘黄、紫、棕,即一条曲线为红色,两条曲线分别为红、蓝色,以此类推。
2)数据点符号的选择顺序:●,■,▲,▼,◆,○,□,△,▽,◇;曲线在符号处断开,不要穿过曲线。
3)同一篇文章中,不同图中同一物理量的颜色和符号一致。
4)图例置图题之下,与图中相应的曲线和符号颜色一一对应。
5)主、副线应分明。主线(曲线)用粗线(0.25~0.50 mm),副线(坐标线、指引线、标值线)为细线(为主线的1/2)。
6)指引线不带箭头;表示曲线对应坐标的箭头为“→”,形状大小统一。
7)坐标标值线向内,间距均匀。
8)曲线的断开线用“∥”表示,不要在刻度处断开,应在两个刻度之间断开,图中的曲线相应断开。
5 设备图:
1)主、副线应分明。主线(设备轮廓线)用粗线(0.25~0.50 mm),副线(剖面线、中心线、螺纹线、指引线、边界线)为细线(为主线的1/2)。
2)设备编号排在图形轮廓之外,且按顺时针方向连续编号。
6 流程图:
1)主、副线应分明。主线(流程线)用粗线(0.25~0.50 mm),副线(设备外轮廓线)为细线(为主线的1/2)。
2)设备编号排在图形轮廓之外,且按顺时针方向连续编号。
3)流程交叉线竖线断、横线不断。
4)表示流程方向的箭头形状大小统一。